您的位置:  首页 > 刑事法律 > 刑事实体法 > 正文

行为人需同时具备“非法占有目的”和“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行为,才能认定为集资诈骗犯罪

2020-08-05 12:17 次阅读
金融领域刑事犯罪案件裁判规则第13条:行为人以开展经营活动为由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后,未将集资款项主要用于生产经营,导致数额较大的集资款不能返还的,可以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规则描述):行为人以经营开发项目等为由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公开吸收资金后,未将集资款项用于实际生产经营活动,而是用于为员工提成、分红或个人消费等,由此导致数额较大集资款不能归还的,可以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如果行为人是由于开发真实合法的项目资金不足或者现有公司、企业存在扩大生产和经营发展的需要或需要筹集资金建设新的项目而公开集资的,即使实际的生产经营项目与宣传的内容不一致,一般也不宜认定其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一、类案检索大数据报告
时间:2019年3月10日之前,案例来源:Alpha案例库,案件数量:119件,数据采集时间:2019年3月10日。以“集资诈骗”“生产经营”“真实经营”“皮包公司”为关键词搜索,本次检索获取了集资诈骗罪2019年3月10日前共119篇裁判文书。整体情况如下:
13-1认定非法占有故意的案件比例:不认定具有非法占有目的(1.68%)2件;认定具有非法占有目的(98.32%)117件。
如图13-1所示,在检索到的119件案例中,过人工检索辅助的方式发现,仅有2件未将行为人集资后将资金用于开办“皮包公司”为员工支付工资、提成或个人消费等,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行为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占比约1.68%。其余117件案例均认定为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占比约98.32%。



13-2案件年份分布情况
如图13-2所示,从案件的年份分布可以看到,在当时条件下,集资诈骗犯罪案件基本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13-3案件主要地域分布情况:江苏15件;浙江15件;北京13件;山东10件;宁夏9件。
如图13-3所示,从地域分布来看,当前集资诈骗犯罪案件主要集中在江苏省、浙江省、北京市,分别占比约13%、13%、11%。其中江苏省和浙江省的案件数量最多,达到15件。
二、可供参考的例案
例案一:陆某雄、何某毅集资诈骗案
【法院】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案号】
2015)粤高法刑二终字第279号
【控辩双方】
原公诉机关: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检察院
上诉人(原审被告人):陆某雄,原广州安龙矿石有限公司执行总监(执行董事)
上诉人(原审被告人):何某毅,原广州安龙矿石有限公司执行财务总监、司机【基本案情】
2012年7月,陆某明(已判刑)在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时代广场中座1116房注册成立安龙公司并担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此后,上诉人陆某雄到广州安龙矿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龙公司)任职执行总监(执行董事)上诉人何某毅到安龙公司任职财务负责人兼陆某明司机,同案人周某(另案处理)到安龙公司任职总经理,同案人邓某甲(已判刑)到安龙公司任职市场部业务经理、市场部总监。安龙公司成立后,陆某明在没有开展任何实际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下,伙同周某伪造了《贵州省地质勘探报告》《采矿许可证》《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劳动用工登记证》《任命书》等宣传安龙公司在贵州省安龙县戈塘镇牙皂村开采金矿的虚假资料,之后伙同陆某雄等人组织公司员工采取发放传单,拨打电话,邀请吃饭、唱歌、旅游,赠送首饰、到贵州参观金矿等形式,向社会不特定公众进行宣传,谎称投资安龙公司在贵州省安龙县戈塘镇牙皂村的金矿开采项目可获年利率达24%~30%的高额回报,诱骗社会公众向安龙公司投资,吸取投资款后大部分用于安龙公司各级员工的提成(约40%)或者以利息名义返还给集资参与人及维持安龙公司的日常运作,余款则用于陆某明、陆某雄的个人消费开支在作案过程中,陆某雄负责协助陆某明召开员工会议、筹划经营计划、直接骗取社会公众投资接待集资参与人参观金矿等事宜,积极参与涉案集资诈骗活动;上诉人何某毅担任陆某明的司机并负责管理安龙公司的财务工作,积极参与非法吸收社会公众的资金。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陆某雄、何某毅伙同同案人以上述方式收取64名集资参与人投资款计人民币9,170,700元,返还集资参与人分红计人民币305,818元,造成集资参与人实际损失计人民币8,864,882元。
【案件争点】
行为人利用安龙公司非法吸收社会公众存款,并将大部分开支用于员工提成和个人消费的行为能否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裁判要旨】
一审法院认为,被告人陆某雄的行为已构成集资诈骗罪,被告人何某毅的行为已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陆某雄、何某毅均不属于从犯。判决作出后,二被告人提出上诉。上诉人陆某雄提出,其仅于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4次到过安龙公司,仅见过几个客户,仅按周某的安排在贵州老家接待投资考察的客户,没有在安龙公司任执行董事,没有拿过任何客户的投资款,没有在安龙公司领过任何钱,对安龙公司的涉案诈骗行为毫不知情,是本案从犯。请求查清事实,依法改判。上诉人何某毅及其辩护人提出,何某毅不是安龙公司财务负责人或财务总监,是按月领取工资的打工者,没有实际控制集资款,没有参与利润分成,是本案从犯。请求对何某毅从轻或减轻处罚。
二审法院经审理后认为,上诉人陆某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伙同他人以投资入股的方式非法吸收数额特别巨大的资金,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其行为已构成集资诈骗罪。上诉人何某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参与以投资入股的方式非法向社会公开变相吸收资金,扰乱金融秩序,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陆某雄参与集资诈骗犯罪所得的财物和何某毅参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所得的财物,依法均应予以追缴或责令退赔。关于上诉人陆某雄的上诉理由,法院认为,在案证据足以证实陆某雄在安龙公司任职执行董事或执行总监,在明知安龙公司没有任何实际经营项目的情况下,伙同陆某明等人实施涉案集资诈骗行为,其主观上明显具有非法占有涉案集资款的目的,客观上积极参与筹划运作、诱骗客户等重要环节,原判认定其非从犯理由充分,陆某雄辩称其系从犯理由不足,不予采纳。关于上诉人何某毅的上诉理由及其辩护人的辩护意见,法院认为,在案证据不足以证实何某毅在参与涉案活动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但足以证实其明知安龙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而仍积极参与。因此,原判认定何某毅的行为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且非从犯理由成立,何某毅及其辩护人辩称何某毅是从犯理由不足,不予采纳。
例案二:薛某太集资诈骗案
【法院】
四川省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案号】
2017)川07刑终248号
【控辩双方】
原公诉机关:四川省平武县人民检察院
上诉人(原审被告人):薛某太,原四川智善健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
【基本案情】
2015年12月,上诉人薛某太在绵阳市涪城区注册成立四川智善健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善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实缴资本0元,薛某太担任法定代表人。智善公司成立后实际并未开展任何业务。2016年3月至4月,薛某太临时招聘工作人员来到平武,以其个人名义租用平武县龙安镇南河郦景2号楼商铺,并注册成立个体工商户性质的“智善推拿中心”,在未办理医疗许可证的情况下开展医疗服务。薛某太通过此种有固定场所的方式认识前来就诊的老年客户后,又安排招聘的人员对外发放宣传资料、免费理疗卡以及在平武县富华酒店、农家乐召开交流会等形式,宣传智善公司拟在平武建立二级医院、中药材基地等虚假投资项目,以投资入股,每笔投资月利率2分,第二年返本分红的方式对外募集资金。同时,为了进一步骗取他人信任,薛某太安排老年客户到其开办的游仙顺泰疼痛专科医院(以下简称顺泰医院)参观,达到让老年客户相信其具有实力的目的。2016年4月至6月,薛某太以智善公司的名义与米某某等32名社会不特定人员签订《智善实业一实体投入合作协议书》,非法集资共计人民币81.2万元,上述集资款项均通过招聘人员汇入薛某太个人银行账户。经核减本息,除返还部分集资参与人本金及利息共计人民币7.18万元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74.02万元。另查明,薛某太从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辞职后,于2011年6月在绵阳市游仙区开办了顺泰综合门诊部从事医疗活动。2014年租赁固定场所,并以支付部分款项的方式购买了医疗设备,于2015年12月成立了顺泰医院,薛某太为该专科医院的法定代表人。此后顺泰医院并未添购任何医疗设备。智善公司与顺泰医院的法定代表人虽均系薛某太,但二者无任何经济业务往来,亦无隶属、资金投入关系。薛某太从平武非法集资的资金亦未用于顺泰医院的正常经营活动。


【案件争点】

行为人通过智善公司吸收社会公众存款却无任何经营活动,导致大量集资款未能返还,能否据此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裁判要旨】

一审法院认为,被告人薛某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宣传虚假投资项目,以高额利息、入股分红为诱饵的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巨大,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及国家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其行为已构成集资诈骗罪。被告人薛某太及其辩护人关于“没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集资是为了今后扩大发展未来将成立的中药材基地企业、医院,部分集资款用于顺泰医院的支出,不构成集资诈骗罪,应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定罪处罚”的辩解理由及辩护意见。经查,一方面,被告人薛某太编造虚假资料注册登记成立的智善公司实缴资本0元,实际并未开展任何业务,是典型的“皮包公司”,不具有任何经济实力。为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通过开办不具有行医资格的“智善推拿中心”制造有固定经营场所的假象,采取宣传子虚乌有的平武二级医院、中药材基地等虚假投资项目,并以高额利息入股分红为诱饵的诈骗方法,骗取不特定社会人员的信任,以智善公司的名义与集资参与人签订入股分红协议进行非法集资,导致大量集资款未能返还,又拒不交代其余集资款的去向。另一方面,被告人薛某太安排老年“客户到其开办的顺泰医院参观,其目的仅是让集资参与人相信其具有“经济实力”,智善公司与顺泰医院的法定代表人虽均系薛某太,但二者无任何经济业务往来,亦无隶属、资金投入关系,被告人薛某太从平武非法集资的资金亦没有证据显示用于顺泰医院的正常经营活动。根据《非法集资司法解释》第4条第2款第1项、第7项的相关规定,具有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拒不交代集资款去向逃避返还资金等情形之一的规定,可以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本案应认定为集资诈骗罪。故被告人薛某太及其辩护人的辩解及辩护意见均不成立,不予采纳。

一审判决作出后,薛某太依法提出上诉。二审法院经审理后认为,上诉人薛某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没有资金实力的情况下,宣传虚假投资项目,以高额利息、入股分红为诱饵,骗取不特定人的资金,数额巨大,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扰乱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其行为已构成集资诈骗罪。上诉人薛某太辩称,本人为智善公司与顺泰医院的法定代表人,负责智善公司和顺泰医院的经营活动都是相同的工作人员,平武方面的集资款用于顺泰医院的实际经营活动,集资的实际目的是通过智善公司为顺泰医院筹集资金,不能将平武的非法集资行为认定为非法占有集资款项,其行为应定性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经查,上诉人薛某太虽然是智善公司与顺泰医院的法定代表人,但智善公司与顺泰医院无任何经济业务往来,双方有独立的人事和财务系统,没有证据证明双方有隶属、资金投入关系,没有证据证明上诉人薛某太从平武非法募集的资金用于顺泰医院的正常经营活动。上诉人薛某太的辩护人当庭出示的从顺泰医院财务人员杨某某处提取的支出凭证若干,含汽油费、过路过桥费、招待费、薛某太领现金、耗材费等,共计金额138,800元。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辩护人当庭提交的财务凭证无法证明所支付的资金与本案募集的资金具有关联性,且支出凭证中尚有薛某太从顺泰医院取现金3万余元的白条,故其募集资金用于顺泰医院,本案应定性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辩解与辩护意见均不能成立,不予采纳。

例案三:李某杰集资诈骗案

【法院】

四川省大邑县人民法院

【案号】

2015)大邑刑初字第213号

【控辩双方】

公诉机关:四川省大邑县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李某杰,原成都胜讯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

【基本案情】

2013年6月,被告人李某杰在成都市成华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都胜讯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胜讯源公司),担任法定代表人。当年下半年,被告人李某杰为了偿还其个人债务,在其经营的大邑县晋原镇顺畅路161号“大鹏宾馆“内以该公司的名义,谎称公司有“小微企业(含个人理财)短线投资管理”投资项目,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员工和朋友介绍等方式向社会公众进行宣传,并承诺高额投资回报,吸引公众投资。被告人李某杰先后骗取多名集资参与人信任,在与公司签订“委托投资合同”后,骗取人民币79万元(案发前已退还32.5万元)被告人李某杰将集资款大部分用于偿还个人债务、支付介绍费等。在公司资金难以为继的情况下,被告人李某杰又于2014年8月在成都市成华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四川省攀西圣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继续行骗。

【案件争点】

行为人通过胜讯源公司吸收公众存款,却未开展承诺的投资项目,而是将集资款大部分用于偿还个人债务、支付介绍费等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的,能否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裁判要旨】

大邑县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人李某杰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向社会不特定公众非法集资,向投资人承诺高额回报,其后并未将所募集的资金用于公司所宣传的“小微企业(含个人理财)短线投资管理”投资项目,而是用于偿还个人债务、公司日常开支等,胜讯源公司实际也未开展过任何投资项目,故被告人李某杰非法占有集资款的故意成立,其行为构成集资诈骗罪。

三、裁判规则提要

“非法占有目的”属于主观要件范畴,在通常情况下难以运用客观事实直接予以证明,只能从行为人的客观行为来推定其主观目的。在非法集资类案件中,如果行为人以经营开发项目等为由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公开吸收资金后,未将集资款项用于实际生产经营活动,而是用于为员工提成、红或个人消费等,集资后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可以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主要理由如下:

(一)从集资原因上分析,集资人不具有真实合法的集资项目和资金需求

为了取得集资款,行为人一般会以有项目作为集资缘由,故对是否存在集资项目的考察尤为重要。具体可以从如下方面审查:一是看项目是否真实。有的行为人往往从一开始就虚构项目和单位,打着经营项目的幌子,实为凭空捏造、子虚乌有。如例案一中,被告人陆某雄伙同陆某明等人以安龙公司投资金矿为名,欺骗集资参与人投资;例案三中,被告人李某杰谎称公司有“小微企业(含个人理财)短线投资管理”投资项目。二是看项目是否合法或能否实现。如果行为人将集资款用于一些违背法律、事实、科学的经营活动,应认定其不具有回报的意图。因为客观上不能也不可能增值,根本无法回报投资人。如例案二中,被告人薛某太成立个体工商户“智善推拿中心”,在未办理医疗许可证的情况下进行医疗服务,以此诱惑老年人投资虚假的医院项目、药材项目。三是看项目开发的时间。有的行为人在不存在任何项目时就进行集资,一段时间后,为了集资参与人相信其具有归还能力以便继续维持集资才寻找经营项目,并以此继续欺骗投资者进而继续集资。以上三种情形可推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但如果行为人是因为开发某真实合法的项目资金不足或者现有公司、企业存在扩大生产和经营发展的需要或需要筹集资金建设新的项目而制订对外集资计划的,则一般不宜认定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二)从资金去向上分析,集资人未将集资款项用于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肆意挥霍集资款、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可以认定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集资诈骗的行为人有时将部分资金用于回报投资者,但其目的是掩盖非法占有的目的或诱使更多的投资者继续投资。有的行为人将少部分资金用于生产、经营,大部分资金用于偿还个人债务、家庭消费和挥霍,这也是掩盖非法占有目的的一种表现形式。如例案一中,被告人陆某雄等人将投资款中的40%用于发放各级员工分红;例案三中,被告人李某杰将大部分投资款用于偿还个人债务,支付介绍费等。

(三)从预期盈利上分析,集资人不能够支付所承诺的投资回报

行为人开发经营项目,一般会在开发项目时做一些必要的市场调查,对项目的开发、预期盈利做可行性的分析,罕有行为人在开发项目时不做任何分析和调查,不管是否能盈利或是否具有经营能力就集资。司法实践中,一方面,可以对行为人集资时的资产、集资时的项目可能产生的收益与预期收益同集资成本进行比对,在承诺期内成本与收益差别巨大的,可以断定行为人一开始就不可能通过收益和收益预期来支付集资本息,进而推定其“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如例案一中,被告人陆某雄等人在承诺集资参与人24%~30%年利率的情况下,将40%用于发放各层级员工分红,可见其根本不具有经营目的和支付回报的现实可能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对比资金缺口与筹集资金的比例。有时投资项目虽真实存在,但其资金缺口与集资规模明显不成比例,其盈利水平远低于融资成本,亦可显见其对所集资金不具有归还全部本息的现实可能性,造成集资款不能返还的,可以推定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四)从未还原因上分析,集资人不存在市场经济投资的客观风险

非法集资类案件的案发,大部分是由于行为人不能归还集资款。但不能仅凭集资款不能返还这一结果来推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任何经济活动都是有风险的,会受到市场需求、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难免出现因经营不善致使血本无归的情形。行为人如果主观上有回报意图,但实际因经营管理或决策失误而无法实现的,这种情况应排除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五)从事后态度及关联行为分析,集资人不具有积极筹措资金并承担债务的行为

人的行为往往具有一体性,认定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有时需要整体考察集资前后行为人的态度与关联行为。集资款到期后,如果行为人有积极运作资金的经营和生产行为,一直为承担债务做努力,一般不能认定其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但若行为人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策略,集资后逃跑,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或隐匿、销毁账目,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一般可推定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行为人开办的是“皮包公司”,则其只能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策略,资不抵债只是时间问题。

在上述三个例案中,安龙公司、智善公司、胜讯源公司虽然由相关人员在工商管理部门进行了合法的注册登记,表面上看均符合公司的构成要件,但实际上这些公司均属典型的“皮包公司”。上述“皮包公司在成立后均不具有真实合法的集资项目和经营需求,而是以虚构的投资项目向社会公众进行大量集资,且未将集资款项用于实际经营,也不能够支付或不可能支付所承诺的投资回报,亦不存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应承担的投资客观风险,因而均应当定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四、辅助信息

高频词条:

《刑法》

192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金融犯罪案件会议纪要》

(三)关于金融诈骗罪

1.金融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金融诈骗犯罪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犯罪。在司法实践中,认定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应当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要避免单纯根据损失结果客观归罪,也不能仅凭被告人自己的供述,而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司法实践,对于行为人通过诈骗的方法非法获取资金,造成数额较大资金不能归还,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

2)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

3)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

4)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

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

7)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行为。但是在处理具体案件的时候,对于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不能单纯以财产不能归还就按金融诈骗罪处罚。

《非法集资司法解释》

4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实施本解释第二条规定所列行为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

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一)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二)肆意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三)携带集资款逃匿的;

(四)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

(五)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返还资金的;

(六)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逃避返还资金的;

(七)拒不交代资金去向,逃避返还资金的;

(八)其他可以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

集资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应当区分情形进行具体认定。行为人部分非法集资行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对该部分非法集资行为所涉集资款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非法集资共同犯罪中部分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其他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集资款的共同故意和行为的,对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行为人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

《互联网金融犯罪会议纪要》

14.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是集资诈骗罪的本质特征。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是区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的关键要件,对此要重点围绕融资项目真实性、资金去向、归还能力等事实进行综合判断。犯罪嫌疑人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原则上可以认定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1)大部分资金未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名义上投入生产经营但又通过各种方式抽逃转移资金的;

2)资金使用成本过高,生产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不具有支付全部本息的现实可能性的;

3)对资金使用的决策极度不负责任或肆意挥霍造成资金缺口较大的;

4)归还本息主要通过借新还旧来实现的;

5)其他依照有关司法解释可以认定为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

15.对于共同犯罪或单位犯罪案件中,不同层级的犯罪嫌疑人之间存在犯罪目的发生转化或者犯罪目的明显不同的,应当根据犯罪嫌疑人的犯罪目的分别认定。

(1)注意区分犯罪目的发生转变的时间节点。犯罪嫌疑人在初始阶段仅具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故意,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但在发生经营失败、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后,明知没有归还能力仍然继续吸收公众存款的,这一时间节点之后的行为应当认定为集资诈骗罪,此前的行为应当认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2)注意区分犯罪嫌疑人的犯罪目的的差异。在共同犯罪或单位犯罪中,犯罪嫌疑人由于层级、职责分工、获取收益方式、对全部犯罪事实的知情程度等不同,其犯罪目的也存在不同。在非法集资犯罪中,有的犯罪嫌疑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有的则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对此,应当分别认定为集资诈骗罪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16.证明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可以重点收集、运用以下客观证据:

1)与实施集资诈骗整体行为模式相关的证据:投资合同、宣传资料、培训内容等;

2)与资金使用相关的证据:资金往来记录、会计账簿和会计凭证、资金使用成本(包括利息和佣金等)、资金决策使用过程、资金主要用途、财产转移情况等;

3)与归还能力相关的证据:吸收资金所投资项目内容、投资实际经营情况、盈利能力、归还本息资金的主要来源、负债情况、是否存在虚构业绩等虚假宣传行为等;

4)其他涉及欺诈等方面的证据:虚构融资项目进行宣传、隐瞒资金实际用途、隐匿销毁账簿;等等。司法会计鉴定机构对相关数据进行鉴定时,办案部门可以根据查证犯罪事实的需要提出重点鉴定的项目,保证司法会计鉴定意见与待证的构成要件事实之间的关联性。

17.集资诈骗的数额,应当以犯罪嫌疑人实际骗取的金额计算。犯罪嫌疑人为吸收公众资金制造还本付息的假象,在诈骗的同时对部分投资人还本付息的,集资诈骗的金额以案发时实际未兑付的金额计算。案发后,犯罪嫌疑人主动退还集资款项的,不能从集资诈骗的金额中扣除,但可以作为量刑情节考虑。

“两高一部”《非法集资案件意见》

四、关于主观故意的认定问题

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具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故意,应当依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任职情况、职业经历、专业背景培训经历本人因同类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或者刑事追究情况以及吸收资金方式宣传推广合同资料、业务流程等证据,结合其供述,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符合第四条规定的,可以认定为集资诈骗罪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办案机关在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中,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注意收集运用涉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以下证据:是否使用虚假身份信息对外开展业务;是否虚假订立合同、协议;是否虚假宣传,明显超出经营范围或者夸大经营、投资、服务项目及盈利能力;是否吸收资金后隐匿、销毁合同协议、账目;是否传授或者接受规避法律、逃避监管的方法,等等。


原文载《金融领域刑事犯罪案件裁判规则》,李玉萍主编,法律出版社,本文作者:吴晓蓉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薛艳、高娜,泰州市姜堰区人民法院法官;2019年8月第一版,P179-191

整理: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法制支队(直属分局)“不念,不往”“诗心竹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