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料与学说:20世纪的夏朝法制研究及其评析
作者简介:李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先秦秦汉法制史、简牍学
摘要: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因此,中国法学界乃至史学界均将夏朝法制作为中国法制史之开端。今见夏朝法律史料均为二手资料,当是战国秦汉时期学者追述或构拟的产物。20世纪的法制史学者据此构建的一个夏朝法律知识体系,是学者们在其各自所处时代背景之下解读这些史料所形成的关于夏朝法制的学说。从学术史的角度看,20世纪的夏朝法制研究,实际上是有关夏朝法制的学说史或者思想史。
关键词:夏朝法制;夏朝法律史料;禹刑;甘誓;军法;
原文出处:《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
2.19世纪初西方英译本《大清律例》述评中的中国法形象
作者简介:李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外法律史
摘要:启蒙运动时期,西方对中国法的看法和定位存在"赞华派"和"贬华派"两种声音。1810年乔治·托马斯·斯当东对于《大清律例》的翻译使西方第一次较为全面地从实证法的角度认识到中华帝国的法律。西方通过对于《大清律例》英译本的述评,不仅逐渐消弭了西方自马可·波罗以降,尤其是启蒙运动时期,对于中国法形象的争议,而且通过对于中国法形象专制性、落后性、封闭性的描述,确认了西方所主导的现代性法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西方法学中心主义"开始形成。
关键词:《大清律例》;小斯当东;中国法形象;西方法学中心主义;
原文出处:《贵州社会科学》 2021年第11期
3.司法档案研究中材料与史实的区分——以龙泉、南部县档案为例
作者简介:谢超,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司法档案材料并不等于法律史实,它是法律史实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从叙事的视角看,司法档案材料叙事上有真实的一面,也不缺少虚构或制造情节。寻找档案中的法律史实,除阅读档案里的白字黑字外,还应扩充档案内外材料。从本意的视角看,应给予档案平等地位,让档案开口说话,通过材料本意发现法律史实。从深描的视角看,档案材料是文字媒介转录当事人叙事。阅读司法档案材料,是转录文字的再理解。以深描区分司法档案中材料与史实,除了追踪因文字转录而遗漏信息外,亦应尽量克服想当然的主观构建,通过微观镜头观察当事人对话的细微情节,以发现鲜活的法律史实。
关键词:司法档案;材料与史实;龙泉司法档案;南部县档案;
原文出处:《法律史评论》2021年第2卷
法史学论文目录索引 1.简牍所见秦代“为不善”罪——兼述秦代法律与伦常秩序,齐继伟,史学月刊,2022-01-24 2.秦律“失期”罪考论,张史琪,新余学院学报,2021-12-10 3.秦律令文本形态浅析,周海锋,简帛,2021-11-30 4.再论秦汉时期的“狱”——以长沙走马楼西汉简为中心,陈松长,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2-01-20 5.刍议唐律中的正当防卫因素,俞晖,江西社会科学,2021-11-25 6.唐律“犯时不知”律考辨,雷明波,宁夏社会科学,2022-01-20 7.试论清代错案的认定标准及其影响,白阳,法律史评论,2021-10-31 8.清承明制与清初三法司审判权格局的变迁,胡祥雨,史林,2021-12-01 9.元代法律对后世的影响——以盗罪与奸罪为例,刘晓,江西社会科学,2021-11-25 10.祖宗之名与故事之形——宋代诉讼惯例的运行、因革与法理,陈玺,法治现代化研究,2021-12-15 11.公务行为终身负责制的传统治理资源与批判性借鉴——基于宋代“去官不免”制度的分析,潘萍,学习与探索,2021-12-07 12.宋代田产交易“先问亲邻”规则适用纠纷浅析,艾萌萌;张丽霞,绥化学院学报,2022-02-05 13.清代漕运法律制度研究,徐晓光;刘家佑,山东社会科学,2022-02-05 14.宋代监狱疫病防治制度研究,姚少杰;董清华,枣庄学院学报,2021-12-29 15.清代“无犯罪情况”下对“女贞”权的保护问题研究——以《刑案汇编》中“黄永案”为例,石泉,晋中学院学报,2021-10-25 16.近年宋代法律史研究述评,张群,法律史评论,2021-10-31 17.西夏契约所见官法与民法之关系特点——以违约责任预设与实践为视角,郝振宇,法律史评论,2021-10-31 18.清律“夜无故入人家条”小考,中村正人;赵崧,法律史评论,2021-10-31 19.律例与实践中“女合得男之半”——南宋在室女分产法制度的另一种解读,韩雪梅;程晨,丝绸之路,2021-12-25 20.清前期中西贸易法制变革之缘由,朱腾伟;张洪林,湖北社会科学,2021-11-10 21.法政视角下的近代财政——以宣统三年全国预算案为中心,杨同宇,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2-03-05 22.法律移植后的调适与反思:民国时期流放监犯探析,刘之杨,南大法学,2022-02-15 23.“一人之治”:民国时期黔东南民族地区的司法检察与侦吏实践,杨潇;顾元,贵州民族研究,2022-02-25 24.论近代中国立法中的“家庭教育”及其启示,齐凯悦,青海社会科学,2021-12-30 25.从农村到城市:革命政权公共卫生法制的探索与创制,宋鋆,法律史评论,2021-10-31 26.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财权法及其实践,阮兴,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2-15 27.新中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投票表决方式的历史变迁和特点,刘妤,法律史评论,2021-10-31 28.中国共产党百年土地政策试点的法治省思,杨登峰,法治现代化研究,2021-12-15 29.论对国内战犯1959年特赦释放的实现,陈世定,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1-09-15 30.印度殖民时期的法律变革,陈西西,清华法学,2022-01-13 31.礼与法的语源和“经礼为法”的观念形成,顾涛,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1-15 32.论北方族群法与东亚法文化圈的关系:以盗罪倍赃制的传播为中心,张春海,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2-24, 33.中华法系的现代意义:以律典统编体系的演进为中心,张生,东方法学,2022-01-04 34.论申不害的法理学说,喻中,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1-25, 35.菩萨转轮王:武周皇权合法化的佛教理由,朱源帅,清华法学,2022-01-13 36.论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影响,周东平;李勤通,清华法学,2022-01-13 37.从娶妾议论看《儒林外史》相关情节写作用意,朱丹宁,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2-20, 38.中国传统文化中罪刑法定主义的价值之辨——以安崇绪诉母案为例,秦雯,济宁学院学报,2022-02-25 39.19世纪4部《大清律例》法文译本译者序言,菲利克斯·勒努阿尔;王春荣,南大法学,2021-10-15 40.中国古代司法论证中儒家价值的理由类型及适用,杜军强,法律方法,2021-06-30 41.清水江契约缀合及辨伪三则——兼论契约文书研究的物质性进路,瞿见,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02-07 42.论韩非重绩效轻价值的法治思想,周四丁,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1-12-30 43.晚清上海租界小说戏曲案件审判的主要特点与影响,张天星,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2-01-07 44.个人困境与公共论题:乡村移民城市犯罪的社会分析(1928~1937),柳敏,城市史研究,2021-12-31 45.延安时期李木庵恢复性司法观及其历史价值,薛永毅,法律史评论,2021-10-31 46.《奏谳书》“狱史阑案”的法律适用,邬勖,法律史评论,2021-10-31 47.法律近代化与女性权利研究:路径与问题,刘楷悦,法律史评论,2021-10-31 48.技术与伦理之间的法律移植——高丽移植与变异唐令问题探析,张春海,法律史评论,2021-10-31 49.关于民族志、历史及法律的几点思考,劳伦斯·M.弗里德曼;王伟臣;吴婷,法律史评论,2021-10-31 50.婚姻法实践前后的妇女境遇——以1953年陕西省婚姻法运动月为中心,郑康奇,法律史评论,2021-10-31 51.中国古代司法决狱中“福报”话语的形成及影响,牛鹏,法律史评论,2021-10-31 52.消失的“黑巫术”?清代司法中之蛊毒案件探究——基于洗冤录文本的考察与展开,茆巍,安徽史学,2022-01-15 53.理治的法理阐释——以朱子理治思想为中心的考察,郭忠;刘渠景,学术界,2021-10-15 54.祛苛法而求典宪:陆九渊的法理憧憬,喻中,学术界,2021-10-15 55.皋陶法治文化的传播策略研究,杨耀文;杨芳,皖西学院学报,2021-12-15 56.从刑名师爷到法科留学生——私立浙江法政专门学校校长阮性存的早期人生,李秀清,浙江社会科学,2022-01-12 57.传统印度司法中的潘查亚特及其种姓根基,陈王龙诗,清华法学,2022-01-13 58.传统印度婚姻家庭法及其现代变革研究,赵彩凤,清华法学,2022-01-13 59.印度法研究与传统印度法的主要特征,高鸿钧,清华法学,2022-01-13 60.中世纪法国律师职业伦理的建构,董子云,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01-15 61.英格兰宪政史的典范:读《英格兰宪政史》,王栋,法律史评论,2021-10-31 62.苏联法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及对我国法理学的影响,张燕,山东社会科学,2021-11-05 63.《大宪章》的多重历史书写及其重构:以约翰王形象为中心,王栋,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11-15 信息来源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22年第5期